為何 Bitcoin Knots 迅速竄紅? - Bitfinex blog
26245
wp-singular,post-template-default,single,single-post,postid-26245,single-format-standard,wp-theme-bridge,wp-child-theme-bridge-child,bridge-core-3.0.6,cookies-not-set,et_bloom,qode-page-transition-enabled,ajax_fade,page_not_loaded,,qode-title-hidden,qode_grid_1300,footer_responsive_adv,qode-content-sidebar-responsive,qode-smooth-scroll-enabled,qode-child-theme-ver-1.0.0,qode-theme-ver-30.8.8.3,qode-theme-bridge,qode_header_in_grid,qode-wpml-enabled,wpb-js-composer js-comp-ver-6.10.0,vc_responsive

為何 Bitcoin Knots 迅速竄紅?

由 Luke Dash Jr 維護的全節點客戶端 Bitcoin Knots,因其內建垃圾交易過濾器與更嚴格的政策規範,而在比特幣社群內成為爭議焦點。Knots 的支持者主張,透過過濾 Ordinals、Runes、Stamps 與 CoinJoin 等交易,可守護比特幣作為貨幣網路的定位。然而,目前尚無確切證據顯示這些過濾器能有效阻止此類活動,因為礦工仍可透過如 Marathon 的 Slipstream 等直接提交管道將相關交易打包進區塊。這場爭議已在社群平台引發激烈討論,被拿來與 2017 年的區塊大小之爭相提並論,也推動了 Knots 的快速普及:節點數量從 2024 年 1 月的 69 個,暴增至 2025 年 9 月的 4,200 多個,佔整體網路近 18%。雖然具分歧性,但此轉變提升了客戶端多樣性,降低對 Bitcoin Core 的依賴,在「中立」與「限制」的理念衝突尚未解決之前,或許反而增強了比特幣的韌性。

何謂 Bitcoin Knots?其重要性何在?

Bitcoin KnotsBitcoin Core 的替代客戶端,由知名開發者 Luke Dash Jr 維護,整合了額外功能與更嚴格的政策規範。不同於 Core,Knots 允許使用者過濾其認為是「垃圾」的交易,例如透過 OP_RETURN 在區塊鏈中嵌入任意資料的交易。藉由在 mempool 階段拒絕資料量龐大或非金融用途的交易,節點營運者能更有效掌控節點所處理的活動。這種設計吸引了重視比特幣貨幣屬性的使用者,因為它能限制他們認為浪費區塊空間或具剝削性的應用。

爭議的核心在於 Bitcoin Core v30 移除了長期存在的 OP_RETURN 80 位元上限,允許更大容量的任意資料嵌入。Core 開發者主張,此舉符合比特幣「中立性」的原則——只要交易有效並支付手續費,就應被中繼與打包,而不應對用途加以評判。他們認為放寬限制有助於更多創新,例如鏈上文件驗證或類 NFT 應用。相對地,Knots 的支持者則視此舉為對網路的污染,導致區塊鏈膨脹,偏離比特幣作為金融結算系統的核心角色。

這場爭論不僅是技術分歧,更觸及比特幣定位的深層意識形態衝突。Core 擁護者認為,中立性意味著允許任何支付手續費的合法用途,以維持無需許可的系統完整性;而 Knots 支持者則主張,中立性應建立在維護比特幣精簡可靠的貨幣屬性上,即便必須「過濾」部分不受歡迎的交易。這場爭論已促使許多節點營運者從 Core 轉向 Knots,使 Knots 在 2025 年的網路佔比急遽上升。對部分人而言,這不僅僅是效能或政策偏好的選擇,更是一種抵制,他們認為 Core 對比特幣發展方向具有單方面的支配權。

隨著 2025 年 10 月 Core v30 發布在即,這場爭論更被比擬為 2017 年的區塊大小之爭。Knots 節點的快速成長顯示市場對 Core 政策的不滿。雖然目前尚未出現硬分叉或軟分叉風險,但若 Core 新規則與 Knots 不相容,網路分裂的風險將浮現。不過,更可能的情況是用戶「用腳投票」,轉向 Knots 節點,而非 Core 節點。究竟這會因多元化而增強比特幣,抑或威脅其凝聚力,仍有待觀察。

Knots 過濾器真能減少所謂「垃圾交易」嗎?

Knots 支持者常將其選擇視為守護比特幣貨幣屬性的一種方式。他們透過啟用過濾器,拒絕 OrdinalsStampsRunes 甚至部分隱私交易(如 CoinJoin),相信能將有限的區塊空間保留給支付用途。這種信念推動了 2025 年 Knots 的快速成長,許多節點營運者將其視為維護比特幣長期健全性的責任。

然而,實證證據顯示這些過濾並未大幅減少相關交易在區塊鏈上的存在。雖然 Knots 能在 mempool 階段阻擋交易,但最終仍由礦工決定區塊內的內容,而多數礦池並未遵循 Knots 的政策。因此,Ordinals 鑄刻、Runes 代幣與 CoinJoin 等活動大體上仍持續存在,讓人質疑節點級過濾是否能發揮實質效果。更何況,非 Knots 節點並不會過濾此類交易;對於不認同過濾立場的比特幣使用者來說,只要交易符合共識規則並支付手續費,就會與其他有效交易一視同仁,這也使得相關交易能繞過 Knots 節點內建的過濾機制。

使問題更加複雜化的是,還存在可完全繞過 mempool 的「場外交易管道」。大型礦工與礦池往往直接接受客戶提交的交易(需額外付費),這意味著即使 Knots 節點過濾掉某些活動,這些交易仍能直接傳送給礦工並被打包進區塊。像 Marathon 的 Slipstream 就是專門促成這一流程的服務,使原本應被過濾的交易依然能進入區塊。同時,我們也必須考量比特幣挖礦本身的博弈結構與獲利誘因,這些都進一步削弱了過濾機制的實際效力。

除了由 Luke Dash Jr 主導、並獲 Jack Dorsey(Twitter 共同創辦人,現為 X)支持的 Ocean Mining 礦池在其基礎架構中實施過濾機制外,大多數礦工並不抱持特定意識形態。他們通常樂於將任何符合共識規則且支付足額手續費的交易打包進區塊,無論其中是否包含任意資料。畢竟,礦工的首要目標是維持盈利,不會輕易放棄任何手續費收入(Satoshis)。過濾論述的另一個問題在於,即便 Knots 使用者不將不受歡迎的交易納入自家 mempool,這些交易最終仍會在被納入非 Knots 節點的 mempool 後,被轉而中繼出去,並由其他礦工打包上鏈。在比特幣手續費自由市場的驅動下,這削弱了僅靠 mempool 過濾就能管控交易組成的假設。

這種落差早已引發爭議,尤其體現在 Ocean Mining 與 Samourai Wallet/Whirlpool 社群之間的過往衝突。隱私支持者主張,Knots 的交易過濾對保護隱私的 CoinJoin 交易造成負面影響,將其與所謂「垃圾交易」一併阻擋,等同懲罰了正當的隱私應用。Luke Dash Jr. 則反駁稱,這並非審查,而是修正他認為存在於 Whirlpool 軟體中的缺陷。他指出 46 位元的 OP_RETURN 欄位不但多餘,更實際上助長了垃圾交易,並將其與他對 Ordinals 鑄刻的反對並列。他強調,Bitcoin Knots 僅是執行標準限制,其中 42 位元的上限設計,目的在於降低垃圾交易,而非針對或封鎖隱私工具。雖然 Knots 使用者或許認為自己在守護比特幣的貨幣完整性,但事實上,考量礦工的獲利誘因與決心嵌入資料者的各種手段,交易過濾對網路整體組成的影響仍然相當有限。

Knots 節點與「濾垃圾派」的爆發性成長

近幾週,Bitcoin Core 與 Knots 的爭論急遽升溫,並延燒至 X 與 Nostr 等平台。雙方支持者展開激烈辯論,討論主題幾乎被 OP_RETURN、垃圾過濾、何謂「垃圾交易」,以及比特幣究竟應定位為中立的結算層,或更嚴格界定的貨幣網路所佔據。這些爭論迅速成為比特幣社群的核心議題,甚至掩蓋了價格與採用相關新聞,因為參與者正為協議在理念與技術方向上的未來走向激烈角力。

爭議的核心在於 Knots 對 Ordinals、Runes、Stamps 等特定交易類型的過濾策略,與 Core 採取的更寬鬆立場形成鮮明對比,尤其是在即將發布的 v30 版本中計劃放寬限制的情況下。Knots 的支持者主張,過濾機制能保護比特幣有限的區塊空間;而 Core 的擁護者則強調,中立性意味著只要是有效且支付手續費的交易,都應被允許。這場爭論的激烈程度,使長期存在的意識形態分歧更為尖銳,無論在語氣、對立程度或規模上,都讓人聯想到 2017 年的「區塊大小之爭」。

數據清楚顯示 Knots 在這場爭論中取得的進展。到 2025 年 9 月初,Knots 已佔 23,842 個可接觸節點中的 4,240 個,約佔整體網路的 17.78%,相較於 2024 年 1 月僅有的 69 個節點,可謂大幅躍升。這種快速成長不僅反映了市場對 Core 政策的不滿,也展現出營運者願意嘗試替代方案的態度。原本僅由少數人維護的邊緣客戶端,現已迅速成為比特幣基礎架構中具影響力的一環,重新塑造了社群對於生態系權力分布的認知。

比特幣的長期安全模型,仰賴交易手續費逐步取代不斷減少的區塊補貼,成為驅使礦工維護網路的主要誘因。由於區塊獎勵每四年減半,手續費收入將愈加關鍵,以維持穩健的挖礦活動並防止比特幣遭受潛在攻擊。然而,若過濾掉有效且支付手續費的交易——無論是 Ordinals、Runes、CoinJoin,或其他形式的資料嵌入——都可能減少總手續費收入,削弱礦工的激勵機制。雖然有人認為這樣做能維護比特幣的貨幣純粹性,但從更宏觀的經濟模型來看,卻可能動搖支撐比特幣安全性與長期存續的根本機制。

矛盾的是,Knots 的崛起或許反而成為比特幣的另一種助力。多年來,幾乎所有可接觸節點都依賴 Bitcoin Core,導致客戶端軟體近乎單一化。Knots 的普及,即便源自於分歧,卻為網路帶來了更多元性,降低對單一程式碼與開發團隊的依賴。這種多樣性有助於提升系統韌性,確保沒有任何一個實作能完全左右比特幣的未來。雖然垃圾過濾的爭論依舊存在分歧,但由此帶來的客戶端分布,最終可能進一步鞏固比特幣最核心的價值──去中心化。